好工人向未來 | 盤玖仁:我留下來,只為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
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王倩雯報道 “我留下來,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走出大山,去外面的世界看看。”5月26日,常寧市塔山瑤族鄉中心小學副校長盤玖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。
時間的指針回撥到1993年,年輕的盤玖仁剛從學校畢業,背起行囊,坐上客車,他就直奔家鄉——塔山瑤族鄉。他帶著所有的夢想與激情,走進了鄉村課堂。29年時間,盤玖仁陪伴了一批又一批新來的教師工作,看著一批又一批的教師離開這里,可他卻從未動搖,一直扎根于這邊遠鄉村,無怨無悔。
令全校師生們感動的是,從周一到周五,他每天在學校工作的時間都超過15小時。放學后,他便下鄉家訪。“讀書是一輩子的大事,也是走出大山的最捷徑的路,如果是學費有問題,我來想辦法解決……”這是那些年盤玖仁掛在嘴邊常說的一句話。如今,隨著國家的改革、扶貧等政策實施,瑤鄉也“大變樣”,水泥馬路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口,也不存在因學費輟學的學生。但,留守兒童、問題學生仍然存在,而盤玖仁家訪的熱情一絲都沒有改變。
從門外漢到內行人,用心傳承瑤鄉文化
2015年除夕,在族人的宴席上,銅鑼作響、歌聲悠揚。酒過三巡,瑤族老支書點上一根煙,感嘆道:“現在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,我們的瑤歌不會唱,瑤舞也不會跳了。600多年的瑤族技藝怕是要斷送在我們手上了……”說著說著,淚水從眼角滾落。這席話,讓要坐的盤玖仁徹夜難眠,他決定扛起瑤族文化傳承的大旗。
2016年暑假那段時間,他白天跟隨老藝人學唱瑤歌、跳長鼓舞,晚上則挨家挨戶收集、整理零散的舞蹈動作和唱腔,為了把新收集的舞蹈動作和曲目串在一起,他經常廢寢忘食,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。兩個月的不舍晝夜,終于讓他從“門外漢”成長為“練家子”。同年秋,在學校的支持下,盤玖仁組建了第一個瑤族文化學習興趣小組,開始教學生練習長鼓舞。讓這門古老的藝術在沉寂多年后,第一次以其驚艷的身姿走進大眾視野。
2017年夏,中南大學伍教授聽聞盤老師的事跡后,主動來校為瑤鄉“送舞”,并為孩子們量身打造了一整套長鼓舞動作,盤老師耐心地學。在伍教授離開后,再逐個逐個教給老師們。在他的言傳身教下,現在全校所有師生都熟練掌握了簡單的瑤歌瑤舞和瑤語。塔山瑤族鄉中心小學也因此掛牌為“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實驗基地”。
堅守三尺講臺,當瑤鄉孩子成長的“階梯”
“好歌一曲唱塔山,塔山紅日照人心,人心永跟共產黨,黨領人民奔小康,精準扶貧政策好,瑤鄉孩子上學堂……”在2020年9月,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,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南考察調研,并在長沙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,當面聽取基層干部群眾代表對“十四五”規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。座談會上,盤玖仁以一首《新時代的瑤歌》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當場點贊。
盤玖仁所處的塔山瑤族鄉是衡陽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,也曾是衡陽貧困發生率最高、脫貧任務最重的整體貧困鄉鎮,所轄9個村,村村都是省定貧困村。2018年年底,全鄉9個貧困村全部摘帽,教學條件和教育質量得到了極大改善。1所初中、3所完小和3所村小,共計35個教學班近900名師生實實在在受益。幾年來,各學校添置多媒體教學設備15套,體育活動設施器材60余套,新建5人制標準足球場1個,共投入800余萬元新建改建校園校舍。校園變美了,年輕教師多起來了,學生們的成績上來了。
塔山瑤鄉的教育事業越來越好,山區學生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。但鄉村教育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。如教師數量不足,存在結構性缺編;條件清苦,人才難留住等等。座談會上,盤玖仁提出三點建議:增加高寒偏遠山區津貼,進一步提高邊遠鄉鎮少數民族學校教師待遇,留住優秀人才;重視瑤鄉師資隊伍,注重對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,為扎根瑤鄉的優秀青年教師免費提供學歷提升教育;將塔山瑤族鄉納入國家、湖南省“十四五”時期促進民族地區振興發展規劃,在各項政策上重點扶持。
盤玖仁表示:“習近平總書記對鄉村教育格外關心,我覺得更有奔頭了!我將繼續堅守三尺講臺,永遠做瑤鄉孩子們成長進步的階梯。”